1818黄金屋

繁体版 简体版
1818黄金屋 > 最后的三国 > 第372章 街亭之战(一)

第372章 街亭之战(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蜀汉的军职与魏吴略有不同,魏国和吴国四征将军是排在四镇之上,其下才是四平、四安将军。而蜀汉四镇将军排位是在四征之上的,也就是说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四镇将军就是最高的,而资深者加大将军衔,其地位又高于前后左右将军,刘胤此次受封镇北大将军,一跃而位居于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下,在军中地位显赫。

除了荣升镇北大将军之外,刘胤此次还被任命为平尚书事。平,即评议,意为有参与尚书台事务的资格。尚书台是蜀汉权力的中枢,其主官尚书令只是相当于后世秘书长一类的职务。真正主事的是录尚书事的三位大臣。录尚书事本为加官,并无具体官秩品阶,一般录尚书的大臣都有另外的职务。比如诸葛瞻就是卫将军行中都护兼领录尚书事,姜维是大将军兼领录尚书事。

诸葛瞻阵亡之后,录尚书事的职位就空缺了一个,此次到了南中之后,刘禅任命侍中张绍兼领录尚书事,算是补足了尚书台的三巨头。而姜维此次仍远在阆中,虽然担任着录尚书事,但对于尚书台的政务却是鞭长莫及。所以刘禅此次提拨刘胤和霍弋为平尚书事,就是有要二人协理尚书台事务的打算。

平尚书事和录尚书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行政职务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录有参与决策的意思。平为协助的意思,平尚书事比录尚书事低了一级。不过既然能参与到尚书台的决策之中,那就代表刘胤和霍弋正式地进入了蜀汉的权力核心。

霍弋此次勤王,也是功不可没,由安南将军晋升为镇南大将军,依然还是以建宁太守兼领南中七郡,并以平尚书事强势进入了内阁,隐然成为了朝中最大的实力派。

相比之下,卫将军董厥和尚书令樊建的权力被削弱了不少,内阁之中,张绍以外戚兼元从系的身份入阁,而镇南大将军霍弋虽然出身于荆襄,但自幼被刘备养于府中,又与后主刘禅交情莫逆,与荆襄系的关系也是渐行渐远,多年来一直执掌南中,隐然自成一系。而刘胤就更不必说了,属于皇室一脉,与各大派系更无关系。

尚书台的重组,意味着荆襄派系一支独大的局面已然是一去不返了,益州本土系的失败,许多人认为从此荆襄系将彻底的主宰蜀汉朝堂,但迁都南中之后,政局的发展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其实这与以董厥樊建为首的荆襄派在此次危机处置中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刘胤和霍弋力挺,蜀汉王朝或许就已经谯周忽悠没了,董厥樊建等人身为内阁大臣,在关键的时刻竟然没有站出来与谯周抗争,失宠于刘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时穷节乃现,危难见英雄,董厥樊建之流在盛世之中或许算得上能臣,但他们有乱世之中,却实在算不得什么英雄,才识的短板注定他们不会成为力挽狂澜的主角。

刘胤入阁之后,显然更忙了,几十万的军民迁移的南中,如何妥善安置成为尚书台要议的头等大事。

南中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汉夷杂居,人口复杂。根据东汉时期做的人口统计,南中四郡(七郡是后来增设的)总人口达到了二百八十九万之多,其中建宁郡最少,只有十一万人,永昌郡最多,达到一百八十九七千三百四十四。刘胤不敢肯定这个统计数字是不是有水份,但当时南中的人口之中,汉夷比例悬殊,夷人又大多居无定所,真的很难相信这数据的准确性,人口统计精确到个位数,就算是后世的人口统计,也不可能这么精准,更何况汉代的条件了。

后来蜀汉朝廷没有做过类似的统计,南中地区究竟有多少夷人,一直是个未知之数。不过在册的汉人,却是的详尽记录的,南中七郡在册的汉人总共五万六千余户,计二十三万四千余口,(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