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在家歇了半个月,发现经这么一闹,文官集团反而老实了,至少表面上如此。
按时上朝,按时下朝,不死谏了,不逼宫了。
表面看,风平浪静。
这天,李青进宫找到朱祁镇。
“皇上,我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朱祁镇很大方,“只要朕能办到,无有不允。”
听到后四个字,李青差点没忍住要翻白眼儿,“是这样,我是个爱读书,好读书的人……”
“先生可是囊中羞涩,买不起书?”朱祁镇问。
“不是,我想去文渊阁。”
朱祁镇一怔,“先生是想看永乐大典?”
李青点头。
“嗯…好吧。”朱祁镇略一沉吟便答应了,他把大典看的并不是很重,“不过,先生翻阅时要小心些,莫损坏了大典,那可是太宗留下的瑰宝。”
“这是自然。”李青满口答应,“那我去了。”
“等一下。”朱祁镇叫住他,提出条件,“以后常来上朝。”
“这……行吧。”为了偷大典,李青是豁出去了。
文渊阁,
珍藏《永乐大典》的地方。
不过这里异常冷清,只有几个小太监负责日常清洁打扫。
这主要是李青之前搞刊印,建图书馆售卖大典的原因。
事实上,永乐大典传播力度非常广,称不上烂大街,但也绝不是千金难求。
当初光是朝廷授权售出的大典,都不计其数,加上后续民间手工誊抄,真实流向民间的书籍数量,堪称恐怖。WWw.GóΠъ.oяG
不过,大多都是被人拿来做收藏,反而失去了它本有的价值。
原因很简单,大典太庞杂了,一般人根本看不过来,而科举考试的内容都集中在《春秋》、《大学》等有限的书籍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永乐大典》传播虽广,但内容传播却很有限。
文楼内,除了李青,就是几个小太监了。
现在的李青可是宫中红人,几乎没人不认识他,几个小太监可不敢得罪他,只是嘱咐了下别弄坏了书,便不再打扰。
李青的可操作空间很大。
看着那一笔一画都是手工抄出来的优美文字,李青满脸欣然,虽然内容一样,但观感实在好太多了。
…
十月初,朱允炆送来了三大口箱子的刊印版大典。
李青分门别类后,开始针对性地一换一。
小太监怕得罪李青,不敢搜他的身,平日都是例行公事般的扫了眼书架,确保书没少就行了。
他们压根就没想过李青会偷书。
毕竟……谁会在皇宫偷东西啊?
且还是太宗留下瑰宝。
太监们的粗心大意,为李青偷书提供了作案机会。
天冷了,穿衣厚,李青偷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有时进出一次能偷十多本。
袖里、裤管里、怀里、裤裆里……都成了他偷书的空间。
一本,又一本……
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李青偷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进入腊月。
李青已经将刊印的书,全部放进了文渊阁,而正本则是全偷了回来。
看着满满三大口箱子,李青满满的收获感。
不过,赝品已经没了,干偷的话肯定会露馅,李青只好暂停偷书大计,去金陵进些货回来。
乾清宫。
“什么?先生你又要请假,年后再回来?”朱祁镇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对得起你的俸禄吗?对得起……”
“皇上,臣这次去金陵是为了朝廷。”李青打断,满腔忠心溢于言表。
“你是为了回金陵过年吧?”朱祁镇揶揄。
“不,臣真是为了朝廷。”李青极力否认,正色道:“皇上,当初查抄金陵富绅家产的事你忘了吗?那沈鑫,还欠着朝廷好几百万两银子呢。”
“哦?哦!”朱祁镇转怒为喜,“那成吧,你去给朕把钱要回来。”
“那我的请假的事……?”
“朕允了!”朱祁镇也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