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那种对外进取的精神早就被这已经彻底失去活力的儒家给阉割了。这帮文人只知道舞文弄墨,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儒家精神。
昔日号称出将入相的正统儒家子弟,现在变得只会谈风弄月,大部分都是骨头软了的家伙,不知道骨气是什么,没有一点风骨和脊梁。
对于这帮人来说,只要是保得住他们的荣华富贵和特权,他们管谁当皇帝,圣天子垂拱而治,多好!哪怕是个异族皇帝也行,反正史书也是他们写的,他们想要怎么评价一个人,就能怎么评价一个人。
因此,一直以来,他对现在的儒家学说都是抱着一种不屑的态度!也正是因为他对儒家的不屑和蔑视,紫阳道人更加不喜欢他了。
卓仲廉看他不理自己,正要发怒,此时,一声轻笑传来,:“阁下真是好箭法。”张道真转过身来,原来是刚才的白衣少年。卓仲廉看到他马背空空,毫无行李,说话文绉绉的,完全是个书生模样,就撇下了张道真。问道。
“足下可是出门游学吗?现今路途不靖,长途跋涉,危险的很啊。”卓仲廉话语间带着几分慈祥和温和。
白发少年躬身答道:“晚生在延安府入学,急着要回乡赶考。老伯台甫,不敢请问?”
卓仲廉微笑着道了姓名,白衣少年则是一脸惶恐说道:“原来是先辈卓老大人。失敬失敬!”自报姓名,叫做王照希,两人谈的很是投缘。这时王照希才露出真正目的,:“晚生孤身无伴,愿随骥尾,托老大人庇护。”
张道真还没说话,卓仲廉就一脸慨然说道:“彼此同行,那有什么碍事?足下何必言谢。”张道真闻言,则是嘴角扯出一丝冷笑。
刚刚在路上,他本可以斩尽杀绝的,但是偏偏留下一人,就是为了钓鱼。没想到鱼还没钓到,鱼饵倒是多了一条,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沉吟间,脸上的神色越发玩味起来。
一路上,那白马少年却显得十分文静,对卓仲廉和张道真都毕恭毕敬。只是偶尔张道真扫来的目光让他浑身发麻,毕竟刚刚他也在场。其实,原本王照希是算计好了的,借他们的虎皮过关。这耿少南也不被他放在眼里。只是刚刚这一手,却是让他忌惮无比。
张道真又一次扫了他一眼,早知道他的身份,自然不会认为这王照希是什么善类。虽说此时的王嘉胤尚未扯旗造反,不过是个啸聚绿林的强人,但他还是不会喜欢这种人的。
现在的王嘉胤还只是个普通的绿林大盗,李自成还在驿站刨食,更何况,如果没有他插手,少了李自成又会有张自成,王自成。王嘉胤虽然是怀有反意,但注定在少了那些造反专业户的大力帮忙的情况下,是没法掀起什么浪的。
因此,在张道真看来,王照希只能算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走了两天,过了强宁,将到阳平关了,沿路上不绝有形迹可疑的人物,三三五五,或乘快马,或坐骡车,在驿道上出没。张道真没有理他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些踩底跟踪的小喽啰而已。过了阳平关以后,那些形迹可疑的人物忽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当然,在卓仲廉看来,他们是已经安全了。可是,落在张道真眼中却是,这些小卒子已经踩点完毕,真正的大人物就要露面了。
径直来到大安驿,在镇子上最大的客栈休息下之后,张道真并没有回房休息,而是来到大厅上,叫了两壶陈年花雕,坐在一旁细品,
随着时间推移,星横斗转,夜已渐深。王照希也端坐在大堂之上,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不一会儿,就有四名锦衣卫上门,这些人明显是冲着王照希来的,而王照希不慌不忙,借助卓仲廉的虎皮打发了锦衣卫石浩等人。
此时,卓仲廉才知道是被王照希利用了,面色阴沉,也不说话。
随后,定军山的麦氏三雄,龙门帮,还有大巴山黑虎岩的方氏兄弟,这些小毛贼都陆续现身,想要夺取王照希身上的财物。张道真静静坐在一旁,冷眼旁观王照希和这些人纠缠。任凭卓仲廉如何对他使眼色,他都是恍若未闻。
终于,带到王照希亮出自己的父亲王嘉胤让他送给玉罗刹的金马鞍之后,这些人终于消停了,随后,正主终于露面。
外面传来一声清脆的笑声,听似甚远,霎忽使到了门外。众人眼睛一亮,厅门开处,走进一队少女,前面四人,提着碧纱灯笼,后面四人,左右分列,拥着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杏黄衫儿,白绫束腰,秋水为神,冰肌玉骨,长眉人鬓,笑盈盈的一步步走来。
厅中群盗呆若木鸡,有几个更是面如死灰,瑟缩一隅,动也不敢动。
张道真在这位少女露面之后,原本拿着酒杯的手也慢慢放下,顺手搭在了腰间的剑上。眼中精光闪过,将目光放到了这位美若天仙的少女身上。
心中暗道:终于到了吗?玉罗刹练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