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纵横西洋与诸番称雄,还是蓬莱大陆灭国群番,打的都是一群落后番邦而已,有什么值得夸赞的。若非海军被越卫两国封锁,我们也能灭国无数!当时的中原诸藩国,大抵都是这样想的。
越楚战争则是越国形象的重要转折点。
楚国入侵越国之前,中原诸藩国都向楚国派遣一定数量的精锐表明态度,间接知晓楚国部队的战斗力绝非孱弱之辈。和中原诸藩国战斗力仿佛的楚国,却被越国三下五除二干掉,越国部队的战斗力该有多强?
越国部队由此名扬天下。
因为队形类似现实世界西班牙大方阵,越国很快赢得了“越武卒方阵”荣誉称号。
战争无法解决的问题,谈判也难有成效。惊醒越国原来是一头大老虎,中原诸藩国紧急刹车陆地摧毁越国的念头,谦虚学习越武卒方阵的精粹,以免自家再现楚国的崩溃之局。
与此同时,一则分封制传统不允许灭国,二则越国小朝廷根本没有军事吞并楚国的战略准备,越楚战争旋即虎头蛇尾结束。和解条约规定,楚国向越国赔偿一定军事开支,且楚国有价值的海贸商品,未来必须全部以正常价格卖给越国。
越国小朝廷也对碾压胜利的越楚战争惊讶不已。在此之前,越国即使纵横世界,心中也始终畏惧实力雄厚的中原诸藩国,只敢以优势海军封锁他们的海洋之路;在此之后,越国小朝廷猛然意识到,不知不觉间,越国其实已经很强大了。与世界各地番邦不断战争积累的战争经验,已经令越武卒方阵成为当世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有了实力,野心随之而来。
越国之前没有争雄中原的野心,是因为没有信心与中原群雄竞争。
有了碾压楚国的越武卒方阵,越国怎甘心再困守一角?
越楚战争结束不久,越国小朝廷就开始积极制定挺进中原的大战略,且把第一家扩张目标定为同样横行四海的卫国。越国已经与卫国竞争多年,有信心战胜卫国。而若吞并了卫国,越国垄断全世界海洋贸易利润,未必不能北上直隶,成就秦始皇伟业。
1528年,越国刻意挑起事端向卫国宣战,短短数月时间顺利占领了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福州府等地。卫国王室先狼狈逃亡吴国,旋即赴京觐见皇帝魏逢复,恳请皇帝魏逢复召集天下诸藩,共击试图颠覆藩国体系的越国。
中原诸藩都有削弱越国的心思,骇然前所未有的支持皇室发兵征讨越国。
1529年,魏逢复命令越国士兵退出卫国,否则就集结十九藩国士兵征讨越国。越国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宣布兼并卫国之地,改而攻击卫国国王魏逢诚倒行逆施,不配做卫国国王。越国旋即扶持卫国宗室魏吉运为卫国傀儡国王,证明越国绝对没有吞并卫国的意思。
可是,谁肯相信越国的解释啊!
有卫国分食海洋利润,越国还能如此强横。如果任由越国吞并了卫国,中原群雄谁还有活路?魏逢复拒绝魏吉运的卫国国王任命仪式,旋即号召十九藩国共讨越国。可惜,藩国各有各的小心思,尽管一致要求越国必须退出卫国,他们却很难齐心合力出征。因此,越国叛乱战争断断续续,时而兵锋对决,时而遥遥僵持,延续了很多很多年。
越国叛乱战争也令蓬莱的气氛紧张起来。
支持魏逢诚,卫属蓬莱需要站队王师阵营,宣战越国;支持魏吉运,卫属蓬莱就成了越国势力的一部分。如果支持魏吉运,是否意味着卫属蓬莱从此听命越属蓬莱的约束;如果支持魏逢诚,卫属蓬莱是否要向越属蓬莱开战?
最后的解决办法,出乎大家意料。
或许因为分封制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越属蓬莱和卫属蓬莱的高层,都想在蓬莱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或者“伪封国”。就像越国有了实力就藐视皇室的权威,越属蓬莱和卫属蓬莱的高层有了实力也开始藐视越国王室的权威,不愿意为了卫国国王是魏逢诚还是魏吉运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卫国生死存亡之刻,卫国海洋贸易既得利益集团反而与越国高层紧急磋商利益,要求越国承认他们在卫属蓬莱、卫属昆仑、卫属天竺等地的地方自治权。
一则越国对越属蓬莱等地的控制力度本就非常有限,已经习惯越属蓬莱的尾大不掉;二则越国眼下正在集中精力对抗皇室掀起的十九藩国征讨,所以越国宽容地安抚卫属蓬莱等海外力量,更大方地允许卫国海洋贸易既得利益集团自治地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