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黄金屋

繁体版 简体版
1818黄金屋 > 盛唐风月 > 第485章 筹谋江左

第485章 筹谋江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幸好赵使君最后还是被我所言说动了。农人辛劳一年,不过勉强果腹,商人不事生产,年终却得巨利,前者叹赋役重,可原,后者怒茶引高,却只是所得少,根本不曾伤及根本!即便逃避赋役的农人,朝廷此前括田括户虽则安抚,但倘若再有逃者,定然不会一再姑息,于此等茶商就更不用说了……”

鲜于仲通事无巨细的禀报,杜士仪听得同样仔细。在这个人口有限,发展农业远比发展商业更重要的年代,时人对农商之间的差别看待才是正理,他并没有去纠正的打算,即便他未婚的妻子便是出自首富之家。于是,对于鲜于仲通这好不容易方才取得的成绩,他自然表示了一番赞赏,随即又问道:“接下来我便要前往江南之地,仲通可有相熟的亲长在此?”

江左豪族,既有原本的吴地世家,也有晋室南渡之后跟着过来的北方豪右。然而,北魏崛起时就有不少南朝士族投奔了过去,等到隋朝一统天下,继而又是大唐崛起,那些一度南迁的士族,自然更多的纷纷把本家迁了回去,比如裴宁所属的南来吴裴,便是在南迁北投之间辗转多次,隋唐之际方才再度显贵。尽管如今在襄阳的裴氏子弟已经很少了,但在江左一带却还有一些裴氏子弟定居。

鲜于仲通早料到杜士仪要问到这个问题,当即苦笑着摇了摇头:“鲜于氏分支颇多,又因为读书仕宦生存,离散多时,纵使真有鲜于氏子弟,我也不太相熟,怕是于此帮不上明公多少忙。”

卢聪见杜士仪看向自己,立刻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江南之地我没怎么来过,范阳卢氏子弟众多,但我随阿爷在雅州多年,认得的人不多。”

出身小乡村的陈宝儿,杜士仪自然不会去指望,而当他看向王容时,这位俏郎君却微微一笑道:“杜侍御忘了,蜀郡原已经有开路先锋到此?常州湖州杭州宣州越州,每个州应该都有人买地置产。另外,我记得杜侍御同年张参军,便是出自宣城张氏,此行应会路过宣城,即便宣州并不产茶,可不如拜访一二。”

杜士仪闻言不禁哑然失笑:“不用你提醒,这等大事我怎么会忘了?倒是张简张六郎出身的宣城张氏……对他素来并没有多少重视,至于见不见,到宣城再论。”

所谓蜀郡四大家中的三大家,都因为王容一通关于木棉的号召而到了江南买田试种棉花,甚至连田陌都早早过来作为种植技术指导人的事,就连裴宁都尚不知情,更不要说听得一头雾水的鲜于仲通和卢聪了。前者和杨家颇有些交往,对于杨玄琰这么一个凭空冒出来的侄儿只是微微有些狐疑;而后者一想到明明提醒过裴宁,可杜士仪和这位杨郎君分明仍然颇有默契,他这心情甭提多难受了。

于是,当杜士仪踌躇之后,只留着裴宁和王容在屋中商谈,由陈宝儿笔录,卢聪和鲜于仲通一出来,前者就被后者叫住了。

“卢郎君,这位杨郎君是雅州杨司马的侄儿,你可知道其来历否?”问出这话的时候,鲜于仲通心里隐隐有些猜测。

“不知道。”卢聪有些硬梆梆地顶了一句,见鲜于仲通有些尴尬,他知道自己的态度确实不太好,这才勉强缓和了几分脸色,用告诫的语气说道,“总之那是杜侍御爱重的人,你少理会!”

当杜士仪这一行人抵达宣城,他与了鲜于仲通手书,令其前往润州时,他此前派遣的快马信使,也终于抵达了洛阳宇文融的宅邸之前。

须臾,那个封口严实的铜筒就送到了宇文融面前。作为如今身兼户部侍郎和御史中丞,麾下所司统辖判官几十名的天子信臣,宇文融已经赫然是起居八座一呼百诺,在书斋中见属下的他由从者口中得知是这么一回事,当即令众人暂候,出去先取了信。然而,展开那一卷纸才一目十行看了一小半,他就骤然大怒,竟是劈手将这一卷信丢在地上。

“可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